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智启新程,“视”界无疆—...
·深圳传感器展开幕,“冒”...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
·延续全球范围DeepSeek热,...
·2025深圳国际红外技术及设...
·报名启动 | 第一届智能光学...
·2025年慕尼黑国际光博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功率...
·定档八月,第十六届国际信...
  业界访谈
·探索光电未来!CIOE中国光...
·马金贵:超短超强激光,创...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
·投资5亿元,世拓新材料高性...
·OPPO困境剖析:高端、海外...
·TE Connectivity携重磅新品...
·国防科大教授时家明:给雷...
·观小儿用两AI辩“愚公移山...
·追光!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DeepSeek来了,金融人该「...
·高校,为何最快拥抱DeepSe...
  基础知识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发展状况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5-03-29    阅读次数:6377
副标题:

       1 概况
       自上世纪90年代,非制冷凝视型红外热像仪迅速进入应用市场。这种热像仪与制冷型凝视红外热像仪相比,虽然在温度分辨率等灵敏度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不需制冷,成本低、功耗小、重量轻、小型化、启动快、使用方便、灵活、消费比高。
至今,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FPA)技术已由小规模发展到中、大规模
320×320和640×480像素阵列(FPA),在未来的几年内有望获得超大规模的1024×1024像素非制冷焦平面阵列(FPA)。像素尺寸也由50μm减小到25μm,进一步提高了焦平面灵敏度。这种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型号产品已装备部队,尤其在轻武器(枪械)瞄准具、驾驶员视力增强器、单兵头盔式观瞄、手持式(便携)热像仪等轻武器、侦察与监视,以及部分导弹的红外成像末制导等方面,非制冷热像仪在近年内有望部分取代价格高、可靠性差、体积大而又笨重的制冷型热成像系统。
       2 现状
       1978年美国Texas Instruments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第一个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系统,主要红外材料为α-Si(非晶硅)与BST(钛酸锶钡)。1983年美国Honeywell开始研制室温下的热探测器,使用了硅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使热隔离性提高,成本降低。1990-1994年美国Honeywell技术转让给多家公司,使VOx(氧化钒)探测材料的非制冷探测器得到了迅速广泛发展。VOx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阻系数,目前采用VOx材料制备的非制冷探测器的性能最好,主要包括8~14μm波段320×240和160×120像素的非制冷FPA器件,其结构按部件功能模块化(诸如,光学模块、FPA组件模块、信号读出处理电路模块和显示模块)。目前市场上有非制冷热像仪整机产品,也有各种功能模块单独出售,供用户选用。
       3 国外部份公司研制生产状况
       目前,国际上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英国的公司主要是BAE公司,正在研制生产PST-锆钛酸铅和BST-钛酸锶钡混合结构的热释电型陶瓷探测器,单元式结构的正在研制。
日本的主要有三菱公司,正在研发的主要有Si P/N结型和YBaCuO电阻型热探测器两种,规格均为320×240,像元(素) 尺寸均为40μm,在f/1条件下,Si P/N结型FPA的NETD(噪声等效温差)优于120mK,YBaCuO电阻型FPA的NETD优于80mK。日本电气公司主要从事VOx电阻型探测器研究,最新报道320×240 FPA像素尺寸为37μm,热响应时间为12ms,填充因子为72%,其热像仪的NETD为100mK(f/1,60Hz)。
美陆军在“未来战斗系统”使用和部署三种第三代热像仪:第一种是采用制冷型探测器,具有较大的焦平面阵列(1024×1024或2048×2048),扩大目标探测器范围和提高灵敏度,并能在中波和长波波段工作,采用多光谱红外探测器,兼备在冷背景中识别目标和穿透烟雾的能力。这种热像仪将装备那些将来优先发展的作战平台,如计划于2008年开始生产,将用于代替现役“艾布拉姆斯”坦克、“布雷德利”步战车的陆军“未来战车系统”。
第二种是非制冷型第三代高性能单色探测器,凝视型FPA(1024×1024),可装备美陆军未来的无人驾驶车辆;第三种是非制冷、体积小、成本低的多光谱、凝视型FPA的探测器,用于微型无人驾驶车辆或未来的侦察监视器材,还将代替现役夜视头盔的微光增强管。美陆军的“未来”宇宙战士传感器将应用这种具有全天候观测功能的轻型热像仪。
      (表1部份国外典型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性能)

混合结构型BST铁电型探测器

Raytheon公司W1000系列

用于轻型武器热瞄具(LTWS)、驾驶员视力增强器(DVE)、手持式热像仪和车载式驾驶仪,重1.7kg,探测距离550,截至20039月该公司已交付美陆军10000个,其中用于LTWS装备的Specter IR320×240 FPA BST, 已装备M16M4M203M136等,其探测和识别()距离为200

薄膜铁电型探测器(TFFE

正处于研发阶段:320×240、像素尺寸为48.5μmNETD90~170mk, 填充因子55%.

VOx(氧化钒)电阻型探测器

DRS公司U3000/U4000

这种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用于武器观瞄,已装备美陆军。320×240FPA像素尺寸为51μm,波长8~12μmNETDU3000)为64~75mk,重量为1.36kg

DRS公司LTC650TM

1999年制成,640×480 FPA,像素尺寸为28μmNETD <0.1重量为2.4kg

DRS公司U6000型(美)

2001年制成,640×480 FPA,像素尺寸为25.4μm20025月对其热像仪进行了演示。

Raytheon公司(美)

2000年制成,640×480 FPA,像素尺寸为25μm,热响应时间10msNETD35mK(平均),填充因子>70%

α-Si(非晶硅)电阻性探测器

Raytheon公司(美)

目前已批量生产,国际市场销售,主要用于商业和民用。

160×120 FPA,像素尺寸为46.8μm NETD< 100mK

Sofradir() UL01011型(2001年)和UL01021E型(2002年)

LET1/GEA公司(法)自1992年开始从事α-Si微测辐射热计研究,打破了美国在这方面的垄断。2000Sofradir的子公司ULIS公司购买LET1/CEA的技术转让。

320×240 FPA,像素尺寸为45μm,填充因子>80%NETD分别为90mk100mkUL01021E型内装恒温装置。

2003年报道正在研发产品:(1) 320×240 FPA,像素尺寸为35μmNETD36mk50Hz, f/1),热响应时间为12ms,热阻抗为4.2×107k/W(2) 25μm像素,320×240 FPA面阵NETD值为35μm像素320×240 FPA面阵的2.2倍,个别产品达到与35μm相同的性能。

       4国内研制生产状况
       1995年,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成低成本线列32元、128元硅微测热辐射计阵列,NETD为300mK,存储时间为1ms。
       2000年12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采用新工艺制成的钛酸锶钡铁电薄膜材料性能通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美国TI公司演示的第一代非制冷探测器所用材料相同。
       我国在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方面的研发集中在部分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从事经营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公司大部分只停留在一些外围设备和开发软件的业务上,最核心的机芯部分均系国外进口。

       (表2部分国产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产品性能)

产品名称

型号

工作波长

μm

视场

/0

空间分辨率/mrad

温度分辨率/k

帧频

/Hz

工作环境温度

/oC

重量

/kg

研制生产单位

非制冷      热像仪

TR510

8~14

8×6

0.5

1

 

-40~+50

<1.8

*武汉高德有限公司

IR512

8~14

9×6.8

0.6

0.1

 

-40~+50

<1.8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

IR928

8~14

 

1

0.06

50

 

1.2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DL-700B

8~14

20.5×

15.4

1.3

0.08@30oC

 

-20~+60

<2.0

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DL-700C

8~14

20.5X

15.4

1.3

 

50

-20~+60

<2.0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DL-700A

8~14

18.4X

13.8

1

0.1oC@

30oC

50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通信材料“黑马”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这家惯性传感器企业2024营收突破4亿元,净利润...
·重磅!百亿传感器龙头转港上市
·日本AR眼镜市场解析:终端以外,还是强得很
 
  产业资讯
 
·耗资 4.88 亿美元,NASA 全新红外太空望远镜 ...
·中国卫星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太空之眼”
·天岳先进迎来新机遇,提前布局光波导
·总投资约10亿!佛山首个光芯片制造项目投产
 
   
  技术动态
 
·重磅!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
·HiLASE激光装置新突破:500 W高能三次谐波转换...
·中国科大实现毫秒级可集成量子存储器
·DeepSeek和Manus合体?智谱重押智能体
 
  技术专题
 
·玉之泉飞秒光纤光栅:打响行业颠覆之战
·固体深紫外193nm涡旋光束
·南京理工大学陈钱、左超团队:可编程无透镜全...
·双尖端端面耦合器:O波段低损耗、低偏振敏感的...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049s ( Load:0.003s Init:0.002s Exec:0.034s Template:0.010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10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