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光电辉映启新程!第六届世...
·LTO 20周年:产学研的“相...
·CIOP2025薄膜铌酸锂专题:...
·新天“光”耀韩国光博会!...
·重磅来袭!全数会 2025中国...
·至纯至亮的光:第二届单频...
·新发路观察+丨在长春看见更...
·克洛托光电闪耀长春国际光...
·重磅来袭!全数会 2025中国...
  业界访谈
·晶合集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永不消散的光谱——缅怀中...
·张晓东:扎根一线16年,从...
·钱临照:在战火中淬炼科研...
·锐科激光牵头,超高功率工...
·多家单位半导体激光器相关...
·山大教授徐现刚带领团队研...
·吴挺竹:深耕半导体光电芯...
·在AI时代重新定义“了解自...
·英诺激光正式参评“维科杯...
·一束光:激活一个产业 照亮...
  产业资讯    
紫外探测器在枪口火焰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cmh        来源:OFweek传感器网 
日期:2024-11-22    阅读次数:402
副标题:

   据OFweek传感器网,于2024年11月14日报道,在靶场试验与测试中,枪(炮)口火焰常常作为其他测试设备的启动信号。目前常用的两种测试枪口火焰的方法分别是照相机B门法和转鼓摄影法。B门照相法测试结果实时性能不佳,同时对试验时的环境要求苛刻,测试结果的判读误差较大;转鼓摄影法同样存在结果判读困难的缺陷。

子弹飞离枪口伴随有大量的火药气体冲出形成枪口火焰,通过相关传感器将这一火光的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再经过放大、整形、驱动、滤波等处理,将其转换成幅值、脉宽固定的脉冲信号,这一信号即为枪口信号。此信号经过相应处理,输出给外弹道测试设备以便统一外弹道多密集度测试系统的时间基准,为后续子弹飞行姿态的计算与弹丸密度的分布、空间坐标等莫定基础。常用的枪口信号产生装置大多是采用断靶线。此方法安全性差,且影响弹丸在空中的飞行姿态。或者是利用枪口磁场分布规律检测枪口信号,但此方法受到环境影响比较大,测量不是很准确,故在一些特定场合是不适用的。而最新的枪口信号由枪口的火光信号产生,但主要存在探测距离近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噪比、探测距离远的非接触式枪口触发系统是弹道测试中必须具备的。

目前对于火焰检测的传感器类型很多,其中采用紫外探测原理的技术也慢慢在市面上广泛应用,紫外探测器可以检测到火焰中微弱的紫外线。

以下是推荐工采传感代理的德国sglux专门应用在火焰检测的紫外探测器TOCON-C1和TOCON-ABC1,基于碳化硅的宽频紫外光电探测器,带有集成放大器0-5V信号输出,ms级别的快速响应。这两款主要区别是波段范围不一样,对应检测火焰的种类也不一样。

TOCON-C1 (225-287nm日盲型)  和TOCON-ABC1 (227-360nm),TOOCN-C1更适用于燃烧火焰,如森林火灾,房屋失火。TOCON-ABC1 更适用于喷射火焰,如煤气炉,打火机,火焰喷射器。

TOCON系列参数如下:TOCON是5伏供电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带有的集成放大器使紫外辐射转化成0~5V电压输出。

高度现代化的电子元件和带有紫外玻璃窗的密封金属外壳可消除封装内寄生电阻路径导致的噪声或电磁干扰。对各个工业紫外传感应用来说,TOCON 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从pW/cm2水平的火焰检测到W/cm2水平的紫外固化灯控制。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飓芯科技获3亿元B轮融资 加速大功率蓝绿光激光...
·21发21中,中国电科面向国际客户展出“天穹”...
·首次发布!中国电科三大产品品牌引领低空经济...
·107亿→272亿背后,超快激光的三大技术裂变
 
  产业资讯
 
·中国电科面向国际客户展示“天穹”激光武器战...
·红外热成像行业产业链图谱、技术演进与市场格...
·2025年中国红外探测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
·超强激光脉冲实现单次全结构测量
 
   
  技术动态
 
·颠覆性升级!挪威科技大学重塑激光技术未来
·颠覆性升级!挪威科技大学重塑激光技术未来
·武汉理工大学:“掺杂+退火”突破超低吸收光学...
·超轻柔性热防护材料开发获新进展
 
  技术专题
 
·“乐高式”标准化量子点片上光源及放大器问世...
·“乐高式”标准化量子点片上光源及放大器问世...
·香港城市大学王骋:低功耗薄膜铌酸锂电光频率...
·合成时域晶格捕捉量子“穿墙术”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051s ( Load:0.003s Init:0.003s Exec:0.035s Template:0.010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1,70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