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 朱佳琦,于2025年05月17日报道,在第二十届光博会期间举办的第三届光电子前沿科技与产业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十多项在细分领域国际领先或突破海外封锁的产品集中亮相,涵盖光通信、激光和光电融合等关键领域。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刘骏秋团队凭借“高亮度、窄线宽的芯片集成量子光源”入选国际光学学会年度亮点工作。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刘骏秋直言:“光芯片与电芯片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协同。”他解释道,光芯片可突破电芯片的物理瓶颈,例如通过超低损耗氮化硅集成光路实现信息的高效产生、处理和检测,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半导体技术将复杂光路系统小型化,降低功耗并提升控制精度”。
刘骏秋团队研发的氮化硅光芯片,在国际上首次超低损耗氮化硅集成光学技术的“工业级大规模量产”转化,基于6英寸晶圆成功得到厚度超过800nm,光损耗低至0.02dB/cm的氮化硅光芯片,良率接近100%。这一突破使片上光频梳、窄线宽激光器等器件得以微型化,为量子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提供了高稳定性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坚持“用最成熟技术解决最前沿问题”,其自主开发的开源设计软件即将向公众免费开放。“知识应降低门槛,让更多学生和创新者参与进来。”他强调。
“光纤陀螺是军工制导的核心,但成本必须‘用得起’。”武汉长盈通光电急速股份有限公司谭金权在光博会现场直言。作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光纤陀螺供应商,长盈通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保偏光纤、涂覆材料、光纤环高精密对称绕制等关键技术及核心工艺链条匹配,形成了“纤-胶-设备-环-模块-计量校准”一体化微型产业链,实现光纤环全国产化,打破了被欧美禁运的局面,服务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企业。在第20届光博会现场,首发飞秒激光光纤光栅刻写系统、激光光束质量分析仪、空芯反谐振光纤等明星产品。
谭金权指出,光纤陀螺光模块的零位稳定性、抗电磁干扰等指标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团队通过创新绕制工艺和光路匹配技术,将高低温环境下的误差波动控制在极限范围内。然而,更大的挑战在于产业链协同:“波导非线性、热失控效应等问题需芯片、封装、电路多环节深度耦合。”为此,长盈通正布局第三代光子芯片,将硅光、氮化硅与特种光纤融合,目标直指“低成本高精度”——“未来要让自动驾驶、商业卫星都用上光纤陀螺”。
在光电子产业跃迁中,精密检测设备成为技术落地的“守门人”。铂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李董带来了新一代Spotlight Aurora红外显微镜,凭借最新Z-STACK高清聚焦技术,可对6厘米厚度内的曲面样品实现三维成分分析,960×960像素的高清成像精度甚至能识别芯片表面纳米级污染物。
当天,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800G/1.6T硅光引擎解决方案、长江电气自主研发的C-Smart第三代人工智能开关柜系列产品、睿创微电子(烟台)有限公司带来的行业首创新型封装技术SWLP等众多成果悉数登台亮相。这场盛会不仅成为国产技术突破的展示窗口,更勾勒出中国光电子产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