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新发路观察+丨在长春看见更...
·克洛托光电闪耀长春国际光...
·重磅来袭!全数会 2025中国...
·LTO2025激光探测及激光通信...
·LTO2025先进激光材料、薄膜...
·第三届先进成像与信息处理...
·第二十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
·2025 LCSE 激光焊接切割设...
·中电科四十六所兰飞飞:金...
  业界访谈
·一束光:激活一个产业 照亮...
·CSA半导体激光器专委会启动...
·陈良富研究员:一个体系、...
·吴挺竹:深耕半导体光电芯...
·华日激光正式参评“维科杯...
·锐科激光牵头,超高功率工...
·宝辰鑫大能量激光清洗解决...
·大国科学家 潘建伟:为国铸...
·王小云:两度破解全球顶级...
·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走进国...
·航天长峰:长峰科威深耕国...
  技术动态    
苏州纳米所等在硅基近红外光电转换研究中取得进展
作者:cmh        来源:中国科学院 
日期:2017-12-16    阅读次数:1649
副标题:

        近红外光电检测对光谱、夜间监控、红外导引、光通信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CMOS 技术的发展使Si基光电子器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 Si 自身带隙较大,普通的Si基光电探测器通常无法在超过 1200 nm 的近红外光谱区域有效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在Si材料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薄膜,形成金属-半导体之间的肖特基结,金属中自由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可穿过肖特基势垒,并进入 Si材料中形成光电流。这种响应的截止波长由势垒高度决定,从而打破了半导体带隙的限制。在这个依赖热电子发射的光电响应机制下,金属结构对器件的近红外 探测性能有较大影响。目前,基于如传输表面等离激元共振(PSPR),局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和谐振腔共振等,纳米棒、纳米线、光栅等各种金属 纳米结构已被证明可增强热电子光电响应。然而,这类结构的量子效率仍较低,这些精细规则的纳米结构增加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使其无法实现大规 模、低成本制造。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沁课题组联合东南大学教授王琦龙,在低成本高效硅基热电子红外光电探 测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科研人员提出了 Au 纳米颗粒修饰Si金字塔结构的方案, 实验证明,他们制备的这些器件的性可与精心设计、成本高昂的 Si 基近红外光 电探测器性能相当,有望应用在大规模热光伏电池和低成本红外检测中。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Nanotechnology 上。科研人员采用的工艺十分简单,通 过使用标准的各向异性化学湿蚀刻法来实现 Si 基金字塔的构建;在其表面溅射一层Au薄膜;通过快速热退火法形成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在金字塔那面通过磁控溅 射沉积 ITO 薄膜,在另一面通过热蒸发沉积铝膜作为背电极;样品通过铟锡焊接到芯片载体上,完成探测器的制作(图1,2)。他们发现,金字塔表面增强了入 射光子与 Au 纳米颗粒之间的耦合效应, 因为金字塔表面减少了背反射光并使光子在 Au 纳米颗粒内部多次反射,增加了入射光走的距离,Au 纳米粒子的引入还使 得器件的局部电磁场产生了增强,从而使光子可以被显著吸收,提高了光电转换量子效率。                       
        研究人员采用了Au纳米颗粒-介质-金反射镜的结 构,充分利用无序金属纳米颗粒的宽带高光学吸收和 Au/TiO2/Si 组成的全向肖特基结,在光学与电学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提高光电转换的内外量子效率。这种密集的随机热点(hot spot)分布提升了光吸收与热电子发射的效率,光电响应度是目前最高结果之一,硅光电响应截止波长扩展到近2um,展示了有 效的近红外硅基光电应用。此外,通过时间分辨的IV正反偏压测试分析,他们剖析了光热电过程中热电子光电效应和光热效应的关系,揭开了前人工作中忽视的热 电子光发射过程寄生的光热效应,为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热电子发射在光电转换、光催化、光传感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相关结果发表在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上。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                       
        图1 Au纳米颗粒装饰的Si金字塔制造工艺的示意图和实验结果SEM图(来源于Nanotechnology);图2 Au纳米颗粒-介质-金反射镜结构的硅基热电子光探测器,能带结构、光学表征和实验SEM图 (来源于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图3 光电测试分析结果 (来源于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年产值8亿元,这一激光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封顶!...
·2.9亿!聚变能源巨头购入两台全球顶尖的高能激...
·再显“吞并”野心!激光大厂觊觎3200亿市场
·再现并购!激光大厂6.5亿“做局”海外市场
 
  产业资讯
 
·光电技术行业前景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
·全球中波红外(MWIR)传感器市场:技术突破与...
·高性能PbS CQD红外成像芯片的创新应用与突破
·首片晶圆下线!我国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在无锡...
 
   
  技术动态
 
·中国科大研制出高效超稳定钙钛矿LED
·红外热像仪:技术革新与市场发展洞察
·论文投稿150天即登顶刊,类人“灵巧手”迎重大...
·可调谐兆瓦级亚20飞秒可见光脉冲光纤激光源
 
  技术专题
 
·暨南大学关柏鸥:基于光纤超声传感器的光声成...
·阿秒量级!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
·四川大学张启灿课题组:相移条纹高效重建三维...
·基于单片非平面环形腔的小型化、全固态、主动...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050s ( Load:0.003s Init:0.002s Exec:0.035s Template:0.010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1,71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