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业界访谈    
 
潘云鹤院士解析群体智能系统结构与机制 Engineering
来源:科学网      作者:cmh
副标题
日期:2025-01-23 打印】选择阅读文体: 访问次数:174

       据科学网,于2025年01月10日报道,潘云鹤院士解析群体智能系统结构与机制 Engineering

论文标题: Structure Analysis of Crowd Intelligence Systems

期刊:Engineering

作者:潘云鹤

DOI:https://doi.org/10.1016/j.eng.2021.08.016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之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潘云鹤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6月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alysis of Crowd Intelligence Systems”(群体智能系统的结构分析)的观点述评文章,深入分析了群体智能系统的结构与机制,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文章指出,群体智能是大规模智能个体通过互联网构架参与,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智慧与能力,是解决开放复杂问题的新途径。群体智能系统具有个体智能、共享平台、共同规则、开放性、共识、自动演化等特点。

潘云鹤院士将群体智能系统分为单类群智系统、双层群智系统和循环群智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其运行机制和局限性。例如,公路驾车群体是单类群智系统,在遇到路障或交岔路口时容易形成拥堵,因为个体驾驶员难以掌握全局信息。双层群智系统含有全局调度类和目标行动类,如车路网系统中智能道路能发挥全局调度作用,提高交通效率。循环群智系统则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电商平台、市场经济等。

群体智能系统的激励和演化机制也随类型和关系变化而不同。调度行动的双层群智系统适用于指挥系统,常采用教育、奖励或处罚激励;知识吸纳的双层群智系统适用于知识汇聚系统,常按绩奖酬;供需循环群智系统则具有自激励机制,能低成本获得高效率。演化机制包括智能体内部演化和智能体间关系演化,如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平台参与者种类增加等。

群体智能系统的研究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结构的群智系统适用于不同任务,其激励和演化机制应根据类别调整,以实现最佳性能。文章为群体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有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解决复杂问题,提升系统效率和创新能力。

 

开放获取全文

https://www.engineering.org.cn/engi/EN/10.1016/j.eng.2021.08.016

 

推荐阅读

突破!东南大学团队完成基于5μm厚向列相液晶的高效圆极化相控阵设计、校准和实验验证

展望化学工程的未来:主动机器学习引领变革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堆石混凝土坝概述及下一代混凝土坝施工技术展望

   张建云院士团队深度剖析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成效显著,挑战犹存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021s ( Load:0.003s Init:0.003s Exec:0.007s Template:0.007s ) | DB :6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1,63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