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智启新程,“视”界无疆—...
·深圳传感器展开幕,“冒”...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
·延续全球范围DeepSeek热,...
·2025深圳国际红外技术及设...
·报名启动 | 第一届智能光学...
·2025年慕尼黑国际光博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功率...
·定档八月,第十六届国际信...
  业界访谈
·探索光电未来!CIOE中国光...
·马金贵:超短超强激光,创...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
·投资5亿元,世拓新材料高性...
·OPPO困境剖析:高端、海外...
·TE Connectivity携重磅新品...
·国防科大教授时家明:给雷...
·观小儿用两AI辩“愚公移山...
·追光!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DeepSeek来了,金融人该「...
·高校,为何最快拥抱DeepSe...
  技术专题    
华东师范大学张诗按课题组:一种基于差分放大的高速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作者:cmh        来源:中国激光杂志社网 
日期:2024-11-23    阅读次数:223
副标题:

   据中国激光杂志社网,于2024年11月20日报道,封面展示了差分压缩成像型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技术的数据采集过程。两个成像通道分别获取压缩图像与宽场图像,利用两个通道之间的差分图像重构超分辨图像。该技术利用差分图像增加高频信息占比,实现超分辨重构图像质量的提升。

 

一、研究背景

在众多光学超分辨技术中,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SIM)具有光损伤小、成像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活细胞动态过程的超分辨观测。但是SIM对采集相机有较高的位深和像素数需求,在目前硬件条件下难以获得更高的成像帧率,限制了其成像速度的提升。压缩成像型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技术(CISIM)将采集的多幅结构光照明图像编码后压缩为一幅图像,并通过图像重构得到超分辨图像,突破了硬件速度的限制。然而CISIM的数据压缩过程降低了高频信息的比重,影响了重构超分辨图像的质量。

 

二、研究内容

2.1 图像采集模型

课题组将差分放大的思想引入CISIM,通过压缩图像与宽场图像的参考差分提高采集图像中高频信号的能量占比,提升对于待测动态场景的重构效果,并将这种改进后的技术称为差分压缩成像型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DCISIM)。相比于CISIM,DCISIM包含了两个图像采样通道,在原有压缩成像通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宽场成像通道;DCISIM的压缩成像方式也与CISIM不同,在3个方向上只采用两张相移量为2π/3的条纹照明荧光图像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图1展示了CISIM与DCISIM的图像采集模型。

 

2.2 图像重构实验

课题组分别选取了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微管结合蛋白、COS-7细胞微管和Swiss 3T3细胞Trio蛋白三种生物结构的荧光图像作为原始数据,分别按照CISIM和DCISIM的图像采集模型生成相应的测量图像,并分别利用相应的重构算法进行图像重构,如图2所示;并且基于BioSR数据库中的结构光照明显微实验数据进一步开展了仿真重构,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DCISIM相比于CISIM有效地提升了重构图像的质量。

在抗噪性能仿真实验当中,DCISIM在低噪声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超分辨成像效果,随着噪声水平的提升,重构质量逐渐下降,但是在设定的噪声水平下仍能保持其超分辨重构效果,如图4所示。

 

三、总结与展望

差分压缩成像型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技术DCISIM,通过采用结构光照明压缩成像和宽场成像双通道图像差分采集方式,从一张差分图像中恢复出一张超分辨图像,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高速超分辨显微成像。在未来,DCISIM有望成为诸多高速精细动力学过程观测的重要工具。

 

作者简介

成泊璋,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

 

姚云华,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分辨显微成像与超快光学成像技术研究。

 

张诗按,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国家杰青。目前从事超快光学成像与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通信材料“黑马”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这家惯性传感器企业2024营收突破4亿元,净利润...
·重磅!百亿传感器龙头转港上市
·日本AR眼镜市场解析:终端以外,还是强得很
 
  产业资讯
 
·耗资 4.88 亿美元,NASA 全新红外太空望远镜 ...
·中国卫星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太空之眼”
·天岳先进迎来新机遇,提前布局光波导
·总投资约10亿!佛山首个光芯片制造项目投产
 
   
  技术动态
 
·重磅!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
·HiLASE激光装置新突破:500 W高能三次谐波转换...
·中国科大实现毫秒级可集成量子存储器
·DeepSeek和Manus合体?智谱重押智能体
 
  技术专题
 
·玉之泉飞秒光纤光栅:打响行业颠覆之战
·固体深紫外193nm涡旋光束
·南京理工大学陈钱、左超团队:可编程无透镜全...
·双尖端端面耦合器:O波段低损耗、低偏振敏感的...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050s ( Load:0.003s Init:0.003s Exec:0.034s Template:0.010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1,715 kb